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医渗湿是什么意思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医渗湿是什么意思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利湿、化湿、渗湿、燥湿的区别是什么?
湿是指“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”中的湿邪。湿性重着黏腻,易阻滞气机。湿邪来源由内外之分,外湿者,多久处湿地或冒雨作业,湿邪由皮毛经络入侵。内湿者,多爱食生冷,饮酒过度,伤及脾胃。水湿为病与肺、脾、肾三脏关系密切,因主水在肾,制水在脾,调水在肺。
湿邪为患在机体表现为上焦头昏头重、精神不济、胸闷痰多,中焦胃部胀满不适、嗳气吞酸、食少体倦,下焦小便不利、大便粘腻,舌胖,苔腻,边有齿痕。
祛湿的方法有利湿、化湿、渗湿、燥湿等。
利湿指通利水道,用于下焦湿热病证,如小便淋沥涩痛、尿赤、或腹泻、口渴不多饮、带下等。前人认为“治湿不利小便,非其治也”。利湿药多苦寒,常用药有车前子、滑石、金钱草、石韦、海金沙等。
化湿指健脾和胃,运化气机,主要针对中焦脾胃病变,其次是上焦病变,如胸脘痞闷、恶心呕吐、食少体倦、口甘多涎等。故有芳香醒脾,化湿和中的说法。芳香化湿之品如苍术,藿香,陈皮,白豆蔻等。
渗湿指甘淡渗湿,主要作用于下焦,是选用甘淡药以渗出水湿者。用于水湿内盛如水肿,淋浊,癃闭,此类药物作用平和,某些药物还具有滋养性,尤宜于体虚或湿邪不甚者,如茯苓、薏苡仁、赤小豆等。
燥湿指苦寒燥湿或苦温燥湿。主要针对中焦脾胃,选用苦味药,苦味主降,脾喜燥恶湿。苦温燥湿因中焦为寒湿所阻,胸闷呕吐、恶心、腹胀、大便清稀 、苔白腻,用半夏、厚朴等。苦寒燥湿因中焦为湿热所阻,腹痛腹胀,大便稀薄而热臭,舌苔黄腻,用黄连、黄芩等。
现在人,吃肉吃得太多,所食油腻太多,运动量少,身体阴盛阳虚,湿邪内郁,这样在咱们治疗疾病时就会使用各种各样的祛除湿气的药物,如利湿、化湿、渗湿、燥湿,下面咱们讲讲他们之间的区别。
1.利湿主要是使咱们体内的湿气下行,利湿药药性下行,能通畅小便,增加尿量,促进体内水湿之邪的排泄,故有利水渗湿的作用。利湿药有的药物性寒凉,又有清热利湿、利尿排石等作用。部分药物兼有健脾止泻等作用。利湿药均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,能增加尿量、增加尿酸等的排泄。部分药有抑菌、消炎、镇静降血压、利胆等作用。
2、化湿主要是指通过药物的芳香作用,导致脾运化功能增强。化湿药,大多气味芳香,使用化湿药后,可以使湿化除,从而解除湿困脾胃的症状, 脾胃为后天之本,主运化,喜燥而恶湿,爱暖而悦芳香,易为湿邪所困,化湿药醒悦脾胃而使脾运复健。化湿药主要适用于身体倦怠、胃部胀闷、大便溏、舌苔白腻等症。主要药:霍香、佩兰、苍术、厚朴、砂仁。
3.渗湿利水主要是增加小便的排泄量来祛除湿气,凡功能通利水道,渗除水湿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,可以解除由水湿停蓄引起的各种病症,特别适合本身具有前列腺炎或者前列腺增生的患者伴有湿气内生,药物有车前子、泽泻、猪苓等药物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中医渗湿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医渗湿是什么意思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